搜索 Search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知识

高层住宅,如何对电瓶车上楼说“不”?来看他们的做法!

2024/3/29 22:28:40点击:
电动自行车给生活带来了方便,但不规范地使用和停放,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。其中最为高风险的,就是由于电瓶车电池老化、电池质量问题、充电方式不当等引起的爆燃事故,引发火灾,甚至造成严重后果。
殷行街道民星住宅小区有12栋高楼,曾经存在电瓶车进入电梯厢上楼停放、充电的现象。这些现象不仅加速电梯损坏,还会堵塞楼道、占用安全疏散通道,一旦引发火灾,后果不堪设想。如今,小区电瓶车车主自觉规范停放车辆,不再让车“上楼”。这其中的转变,是如何做到的?
民星住宅小区于2021年开始,启动落实专项改造,以《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》等法规为依据,为电梯加装了智能识别系统,杜绝电瓶车进电梯上楼,降低相应的安全隐患,保障居民的平安生活。
汇集居民需求,提供解决方案
电瓶车上楼充电是隐患,但小区却真实地面临着缺乏车辆充电停放场所的困难。为此,民星一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带领社区“三驾马车”,广泛征询听取社区居民意见,群策群力制定解决方案。
最终,小区对原有的非机动车停车库进行改造,优化停车空间,增加充电专用停车位数量,增设配套消防设施。此外,还在居民大楼附近因地制宜增设便捷充电桩,扩展大楼居民电瓶车就近充电的服务能力。
改造后,楼栋电梯采用智能摄像头 AI分析系统,对进入电梯内的人体与物体进行扫描,一旦检测识别到电瓶车进入电梯,系统会触发禁止电梯门关闭的指令,并进行语音警报,提醒电梯内所有人员将电瓶车挪出后才可恢复运行。居委会根据实际情况,及时调整灵敏度、更新数据库,对系统进行更新优化,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精准性,避免有电瓶车“蒙混过关”。
广泛宣传教育,社区联动治理
为了让居民养成良好习惯,社区通过多种渠道、利用多种方式,对《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》及消防安全知识进行宣讲。以楼栋为单位,张贴宣传海报,图文并茂向广大居民普及条例法规概念。
社区还组织专题讲座,邀请民警与律师结合典型案例,为大家讲解条例法规内容,强调电瓶车违规停放充电的风险;以社区云和楼组居民微信群为日常载体,实时转发权威机构相关解释和案例;运用网格化理念,委托楼组长和志愿者在日常向居民们宣贯法规条例内容,引导大家树立正确认知;对于个别居民不理解的情绪,居委会干部耐心沟通解释,帮助他们学习法规、改变习惯。
根据智能系统运行情况,物业展开日常社区巡查工作,严查由于电瓶车不能进大楼充电而衍生的“飞线充电”问题。同时联合社区民警,针对屡教不改的飞线充电违规行为,进行上门沟通和行为制止,避免安全隐患。
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,民星住宅小区基本杜绝了电瓶车进电梯的可能性,将相关的安全风险降到了最低。接下来,小区将继续申请美丽家园改造项目,重新系统规划社区内各功能区域,对电瓶车的停放与充电能力进行进一步提升,让“有车一族”放心、安心,感受到生活的满意度和舒适度。
《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》 明确规定:禁止电瓶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、共用走道、楼梯间、楼道等共用部位,以及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、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、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、充电。
安全无小事,各位“有车一族”一定要把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